游客发表
2025年的不改变立跨境电商江湖,注定要在关税的场沃刀尖上跳舞,跨境卖家们被迫在成本与生存之间反复挣扎。尔玛
这场关税风暴中,求中最难的国供规模或许不是消费者,也不是应商亚马平台,而是逊卖那些被夹在中间的供应链——尤其是中国供应商和中小卖家。
被约谈的沃尔玛,为何“死不悔改”?场沃
今年3月,沃尔玛因要求中国供应商,尔玛承担全部新增关税成本(每轮降价10%)引发轩然大波。求中
厨具、国供规模服装等民生品类的应商亚马供应商首当其冲,有企业表示,逊卖“利润率已不足2%,不改变立再降价只能亏本。”
3月11日,商务部约谈了沃尔玛,警告其不得单方面压榨中国供应商以抵消关税成本。然而,沃尔玛并未改变立场。
沃尔玛全球采购中的60%,依赖于中国供应商,合作企业超过1.5万家。但中国市场的对其营收贡献,却不足3%。
或许,正是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,让沃尔玛有了“赌一把”的底气:要么供应商咬牙降价,要么订单转移流出。
塔吉特、开市客的“跟风”
除了沃尔玛以外,塔吉特要求中国供应商,承担50%的关税成本;开市客(Costco)则试图通过压低采购价,将20%的关税压力转嫁给中国工厂。
这些零售巨头,都在利用渠道霸权,将地缘政治的成本转嫁给最弱势的环节。这种“成本转嫁”的连锁反应,正在撕裂原本稳定的零供关系。
亚马逊卖家的两难:涨价求生,利润却更薄
当沃尔玛们将成本压力向上游转移时,亚马逊卖家们正被迫向下游“要利润”。
平台FBA费用的上涨,叠加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,报告显示,65%的亚马逊卖家上调了商品价格。但是,近60%的卖家即便提价,利润仍同比下滑。
不提价,就亏本,但提价后,订单立刻少了两三成。这种两难,恰是中小卖家的真实困境。
关税战没有赢家,现实的商业,也没有那么多“爽文”。
当平台和零售商都在自保时,夹在其中的供应商、中小卖家的出路,究竟在哪里呢?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